WhereVirusFrom

 

 

1982年,史上第一隻 PC 病毒 Elk Cloner 在 Apple II 電腦上被發現。

1986年,世界上第一隻 IBM PC 病毒:C-BRAIN。
是來自巴基斯坦Lahore地區的一對兄弟所創造,這對兄弟的用意,原先只是為了保護他們辛苦研發出來的軟體,當有人任意盜拷這對兄弟研發的軟體時,C-BRAIN就會把那些盜拷者的電腦硬碟空間吃光光!(另一說,是Brain.A病毒)

1988年,第一支蠕蟲程式 (worm) 肆虐在當時的 UNIX 網路,不過電腦和網路在當時都是學術界的昂貴設備,當然不會引起大眾注意。由 Robert Morris Jr 撰寫了史上第一隻蠕蟲 I-Worm。

Fred Cohen 的研究論文首次出現將病毒 (virus) 的生物特徵帶入資訊工程的領域,在他的論文當中如此的定義資訊工程的「病毒」:We define a computer 'virus' as a program that can 'infect' other programs by modifying them to include a possibly evolved copy of itself,而這也是現今對電腦病毒的定義。

事實上,早在 1949 年,距離第一部商用電腦的出現仍有好幾年時,電腦的先驅者約翰‧范紐曼(John Von Neumann) 在他所提出的一篇論文『複雜自動裝置的理論及組織的進行』裡,已把病毒程式的藍圖勾勒出來,當時,絕大部份的電腦專家都無法想像這種會自我繁植的程式是可能的。

加料! 199X年,「黑手仔」第一次電腦中毒,起因於老闆不爽,從某學校計中弄來一張磁片,要放進電腦,「黑手仔」以常識判斷此舉危險,堅持拒絕。老闆「盧」到翻臉硬插,硬碟資料就全毀,當時還不知道從分割區或 FAT2 救回。換「黑手仔」不爽了,以重建資料為由,怠工一週。



Threat Condition  

現在使用電腦,面臨的不只是傳統病毒的威脅,還有蠕蟲、間諜軟體等。若再細究還有後門、窺視、盜錄等駭客工具、特洛伊木馬、盜撥、廣告軟體...等名詞。以上提到的病毒、蠕蟲、間諜軟體與駭客工具等,我們給它一個名稱叫做『惡意軟體』(malicious software, malware)。

賴榮樞先生在 剪不斷、理還亂的惡意軟體與間諜軟體 指出『惡意軟體泛指一切不懷好意的程式』。

英文「維基百科」定義病毒為包含在惡意軟體之中,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Malware

快淪陷成「中國維基百科」的「中文維基百科」卻定義惡意軟體為『流氓軟體』,與病毒或蠕蟲不同。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/index.php?title=Malware&variant=zh-tw。因為中國喜好制訂「泱泱大國」的專屬規格,自外於國際搞自己的一套,所以他們的觀點,僅做參考。

在今日,蠕蟲與間諜軟體的數量遠大於病毒,包括媒體的科技新聞,仍舊以『病毒』泛稱所有的惡意軟體。從一開始,我們將這些有危害性,暗中潛入電腦的軟體稱為『病毒』,歷年下來,已成為資訊安全威脅的習慣用語。

 

以下是碎碎念

Google在台灣找出6萬8千多查詢結果含有『複雜自動裝置的理論及組織的進行』,可是哪一篇是原創?這些被抄到爛掉的「計概報告」,照我的想法歸納後又一篇「計概報告」的抄襲來源...

「病毒」這個詞非常好用。不清理垃圾,不重整硬碟,裝了許多沒用的軟體,造成開機耗時,拖累系統速度,不明究裡都說是「中毒了」。

努力一晚上,上下前後的儲存格,長寬高就是調不齊,試算表的函數,運算結果還不如計算機拿來按,一定是「中毒了」。

工程師打混,系統維護不周,印一張紙要等五分鍾,好像繞過月球才傳到網路印表機;網路老是斷線,一天重新開機十次,「中毒」是工程師解脫的好理由。

聊天室把不到妹,聯盟攻城失敗,競標標不到,職棒簽輸一褲子,老榮民的越南新娘不懷孕...哩哩摳摳的疑難雜症,都歸咎於「電腦中毒」。已經講得很習慣了。

「黑手仔」有時收到清純玉女,冰山美人的火辣雅虎信件,聊自拍、聊激情、附露點圖,心中訝異這等氣質形象,私下怎會....,不對啦,她們誤開病毒郵件,系統中毒亂發信。「黑手仔」會趕緊提醒她們掃毒,以免誤會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abors3cw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